粤以改革之笔 书写众多“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18-09-27  点击率:13317
设立我国首家证券交易所、发行首张股份制企业股票、最早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粤以改革之笔 书写众多“全国第一”
1982年1月,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
1987年12月,深圳发展银行是内地第一家发行公众股票并公开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图为深圳发展银行原始股样票。
1997年8月,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署前路设立全省第一家24小时自助银行,不少广州市民前往体验。
2012年6月,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重10公斤的“千年纪念”金币引来大量观众驻足观赏。
2016年,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在深圳开幕,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展会并了解金融产品。


解读广东改革密码·金融篇
           二维码支付、智慧柜员机、线上炒股……如今人们熟悉的金融服务,对40年前的广东来说仿佛“天方夜谭”。改革开放前,广东金融业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广东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实施,广东省金融业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7年末,广东全省金融业增加值6850.7亿元,占GDP比重约7.6%。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5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2.6万亿元。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广东将迎头奋进、真抓实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发展动力和效率变革,促进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发挥金融的“血脉”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我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敢为人先
从“白手起家”变身金融大省
         改革开放之前,金融业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还是十足的“新兴行业”。那时,即使走遍广东也只能找到一家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彼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身兼二职”,既是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又是统一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能办理存款、贷款、结算、汇兑等业务。
           而后,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规模率先迅速扩大,大量资金流入,使得广东金融规模迅速增长。
           广东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正是以设立专业的金融机构为序幕,改革开放春风所到之地,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79年至1984年间,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成立。
           “中行可以上岸,建行可以拆墙,农行可以进城,工行可以下乡”。慢慢地,银行服务走进工厂田间,走进寻常百姓家。
           金融还为刚刚改革开放的广东提供了“新鲜血液”,满足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1983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这张股票也催生了内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宝安;1984年,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代理广州市东风路建设指挥部发行“住宅建设有价证券”,开创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发行有价证券先河……
           广东还是全国最早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地区之一。早在1982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不到三年间,广东已率全国之先,引入了内地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内地第一家获批设立的外资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两年后的1984年,珠海南通银行成立,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引进的第一家法人外资银行。
           1986年底,广东被确定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省。彼时,广东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发展和开拓资金市场、探索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路子、发展多种金融机构等三方面展开。此后,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广东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间,广东几乎从“白手起家”一跃成为全国领先的金融大省。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原行长马经所言:“广东贷款、存款总量指标分别于1984年和1988年跃居全国首位,此后广东主要金融总量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的位置,金融总量大成了广东引以为豪的一块‘金字招牌’。”


勇立潮头
改革不止步开创众多“全国第一”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各行各业急需筹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开始了股份制改革的探索,有的还向公众发行了股票。在此背景下,深圳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1年7月3日,深交所正式挂牌营业,成为我国第一家正式营业的证券交易所。从那以后,“炒股”“上市公司”等新鲜词汇成为报纸标题的常客。
           遥想当年深交所成立前的种种,深圳市委原书记李灏表示:“当时各界对股市的异议很多,我们对股市的前途也没有什么把握。”很快,受邓小平于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鼓舞,这条路走得更加坚定。
           随着广东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大步推进,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改善,粗放的金融经营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终引发了广东的金融风险。
           1998年,广国投破产,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一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此后,广东用近10年时间全面化解历史遗留的金融风险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此一役,广东金融实现了“告别旧的信用,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新信用”。而后,广东重新找准了金融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成功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进入21世纪,广东加快了建设金融强省的脚步。2003年12月,广东以省委决议的形式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强省”。抓紧推进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引入新的法人机构,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伴随着广东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广东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多项主要指标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金融大省。”广东省金融办原主任周高雄说道。
           广东金融从未停止过改革开放的脚步,继续书写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
           ——2004年,香港永隆银行深圳分行成立,成为CEPA实施以后进入广东的首家香港银行;同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保险公司;
           ——2006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内地率先推出外汇寿险产品;同年,招商银行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内地首家A+H股上市的商业银行;
           ——2009年,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参加全国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2年,广东获批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


谋划新篇
广东建设金融强省初见成效
           201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金融强省建设,全面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期间,广东金融业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根据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不断加强产融对接,向实体经济“输血造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在增加实体经济有效金融供给的同时,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多项主要金融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过去5年间,全省共获批6个国家级金融创新试点地区,每年约有4000家企业涌现区域性股权市场注册挂牌,每年诞生475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
           踏入改革开放第40个年头,广东金融业不断深化重大领域改革、推动发展理念转型,又呈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金融总量持续壮大。2017年,广东全省金融业增加值6850.7亿元,占GDP比重约7.6%。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5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2.6万亿元。
           ——服务实体成效显著。与14家中央金融机构签约授信额度6.4万亿元、“险资入粤”引入资金8008亿元、成立国内最大地方民营投资公司(粤民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
           ——融资渠道得以拓宽。2017年,境内上市公司56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78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OTC)注册挂牌企业2.97万家;保费收入4304.6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深化开放走在前列。2017年,广东自贸区入驻金融类企业超6万家,居全国自贸区首位。2017年,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业务量12.89万亿元,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
           ——普惠发展广泛受益。2017年,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省贫困地区建制乡镇实现金融网点全覆盖,基础服务率达98%。
           ——金融风险防控得力。2017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事件。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才能赢得未来。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三大攻坚战”已经打响。其中,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就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对我省金融业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应着力改革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推动金融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要在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方面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的推进,我省也将迎来金融业扩大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应积极促进大湾区资金互联互通,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积蓄新时代发展新动能,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贡献。”省金融办主任肖学说。


大事记
      1982年
◎内地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在深圳开业。


       1982年1月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在深圳开业。


       1985年1月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试办。


       1985年6月
◎我国内地历史上第一张银行卡在珠海发行,发卡行为中国银行珠海分行。


      1991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5年6月
◎内地第一家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在深圳成立。


      2005年12月
◎内地上市公司首例资产证券化产品设立,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2009年
◎广东四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2年
◎广东获批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2015年
◎广东自贸区挂牌,开展跨境金融等系列金融改革创新。


       2017年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5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2.60万亿元。广东A股上市公司568家,稳居全国第一。广东保费收入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


数读
           ●截至2017年末,广东金融业总资产达26万亿元。
           ●截至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5万亿元,同比增长8.2%;本外币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2017年,广东实现社会融资规模2.2万亿元。
           ●2017年,广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98家,创历史最好水平。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6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1900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注册挂牌企业2.9万家。
           ●2017年,广东实现保费收入超4300亿元,占全国总量1/9,位居全国首位。
           ●截至2017年末,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业务量12.89万亿元,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