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案例分享  
大数据下,老赖无处可藏
来源:催收法律课堂    作者:CZLFA    发布时间:2017-08-11    点击数:4088次

    拒不申报财产的被执行人何某被执行前一年乘坐飞机10余次,住五星级酒店50多次,多次往返北京、上海、贵州、云南等地。因恶意转移财产,无锡江阴市人民法院苦于无法执行并精准打击其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

    自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基本解决执行难”暨执行案款清算工作动员部署会,打响了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的“第一枪”后,全国法院也都纷纷响应,吹响了向执行难发起总攻的冲锋号。

    无锡中院展开创新,自行开发了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通过对何某的活动轨迹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全景图,被无锡江阴市人民法院调出,经过综合研判,江阴市人民法院及时将被执行人何某以涉嫌“拒执罪”移交公安机关侦查。

    依法严厉打击“拒执”犯罪,信息化是执行工作的法宝。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全国多地法院广泛运用,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海量数据,对执行人消费习惯、行为规律、财产隐匿等进行智能分析,自动梳理汇总成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数据,来计算分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为执行工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这些数据分析的成果,执行法官犹如长了千里眼,顺风耳”,对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判断效率大大增强,开启了“精准执行”模式。

    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例:

    数据获取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的首要环节,数据获取的途径为多层对接,从三级法院执行查控“总对总”平台和“点对点”平台获取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存款、车辆、证券、股权、土地、投资等海量财产信息,并依托江苏省信用办和无锡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获取被执行人的其他相关基础信息以及省级各行政单位对被执行人进行失信惩戒的各类信息。

    有“总对总”平台,执行法官可以鼠标点一点,就能冻结千里之外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堪比开了外挂,爽

    分析整合,生成报告是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依托海量数据,以数据可视化动态描述被执行社会关系、资金往来、流转、消费、财产信息等综合状况,确定被执行人有能力而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等行为,可以准确判断被执行人是否存在转移资产、隐匿财产等规避执行行为。

    系统亮点是综合研判科学评估,精确执行。通过对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资产、所欠债务情况、财产权利限制或处置情况等,预设大数据分析模板,综合分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情况及需要急于处置的财产。最终可以根据执行法官的需要,自动生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分析报告,供当事人查阅、供执行法官决策,供第三方评估机构参考。

    有了自动生成报告,即使蒸发的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存款、消费、出行等详细记录统统全景视图呈现,全面

    大数据信息分析让老赖无钱可赚,无心可安,无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