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至今,小贷行业走过十一年历程,遍布全国主要县市及城乡。央行统计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867家,贷款余额9380亿元。
相较传统大型商业银行以500万元乃至上千万元为起点的“小微”贷款,小贷公司低至数千元、高至上百万元的信贷服务成为银行业务的有效补充。
“如果哪天银行把这些小微服务也做好了,小贷公司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闵路浩表示。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苏、浙、皖三地多家小贷公司,试图呈现小贷行业的真实生存图景。
金融“毛细血管”
4月18日,镇江市王安娥的山巷菜馆正在装修。
王安娥来自贵州,十几年前就来到镇江打拼,现在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餐馆。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原有的店面显得有些局促,她想把旁边的店面也租下来扩大经营,粗略计算,租金加家电配置等大约需要12万元,凭自己的积蓄还差不少。
“这些年找亲戚朋友帮过不少忙,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们。”王安娥说,她首先想到了去银行贷款,但先后被四家银行拒绝。王安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是外地人,又一个人带着孩子,除了一个经营还算稳定的小餐馆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抵押资产,这是银行不愿给她贷款的主要原因。
最后她联系到镇江市京口区农联农村小贷公司。客户经理在上门了解她的借款需求后,又在店里观察了客流量和现金流情况,最终为王安娥批准了7万元的贷款,期限为1年半,按月等额本息还款,年化利率为9.6%。
在张家港市大新镇的麦田旁,村民盛纪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承包了村里270亩良田,除去40多万元的成本投入,一年可以净赚60多万元。
盛纪明回忆称,要承包下这些田地,他要在指定的时间内给村里交上20多万元的押金,加上农田必须的农药、肥料等资料,初期有不小的资金缺口。他前后跑了4家银行,未能如愿。
经过介绍,盛纪明当时联系到张家港昌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下称“昌盛小贷”),根据他的信用记录和对农田的投入、回报评估,昌盛小贷为盛纪明核定了20万元的贷款,期限为一年半,利率与银行基本持平。3天后,盛纪明顺利拿到贷款交上了土地押金。
“今年收成顺利的话,明年准备种500亩。”盛纪明说。
从城镇街道到田间地头,小贷公司成为传统银行金融机构的补充。
镇江市金融办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该市小贷公司涉农贷款占贷款总余额的98.9%,小额贷款占总余额的72.99%。
苏州小贷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华柱介绍,该地区小贷公司累计发放惠农贷款10.2万笔,累计发放贷款2512亿元。
小微业务逻辑
此前,较多小贷公司青睐短期就能获得较高回报的大额信贷,但随着经济下行导致坏账频发,多家小贷公司处于歇业状态。回归小额、分散的业务定位成为共识。
“小贷公司现在的客户就是银行以后看中的客户。”京口农联小贷公司总经理汤国林表示,随着企业直接融资增多以及商业银行竞争加剧,银行也正在不断进行渠道下沉。
过去,小贷公司贷款金额大,客户集中度高,一旦客户违约,就会导致不良飙升。如果客户及时还款,公司又头疼怎样把大额资金尽快放出去实现收益。而从事小微业务后,既分散了业务风险,又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和收益。
昌盛小贷总经理张春新也表示,小微贷主要用于解决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较长期的经营需求,因为经营个体足够小,资金周转很快,所以具有较好的商业可持续性。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实体企业很难看到超过10%的利润率。但在小微业务中,这种回报完全有可能。”张春新介绍。
他举例,借款人投资10万元开一家面馆,正常经营下每年赚五六万元很普遍。即投资回报率达50%。尽管小微贷款15%-18%的利率相对偏高,借款人也有足够的能力按时偿还。
“目前600多个小微贷款客户绝大部分是信用贷款,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借款金额平均15万元左右,但风险可控,小微贷不良率在0.8%左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