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家小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微增0.43%;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1.59%;净资产年化收益率5.17%,提升0.8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经营效益指标,逐渐止跌回升。』
4月7日,《证券日报》刊发了《新三板小贷公司营收净利双降已有6家摘牌1家跑路》的文章,针对小贷行业近年来各项主要经营指标连年下降的现状进行了直观的报道。
然而,当本报记者梳理第一网贷大数据系统显示的新三板小贷一季度业绩时,却发现诸多亮点。
今年一季度,39家小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微增0.43%;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1.59%;净资产年化收益率5.17%,提升0.8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经营效益指标,逐渐止跌回升。从净利润看,39家小贷公司有36家赚钱,占比超九成。
业内专家认为,小贷行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负增长,生存状况日益严峻。一季度新三板小贷业绩止跌回升,或许意味着小贷行业的曙光出现,5月初,银保监会出台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通知,对小贷行业是利好,小贷行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39家小贷公司赚1.4亿元
业内数据显示,一季度39家正常运营的新三板小贷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4347.01万元,同比增长0.43%。
其中,营业收入前三名分别为:
通利农贷2025.63万元、海博小贷1997.88万元、鑫鑫农贷1661.52万元。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20%的有5家,分别是:东方贷款120.06%、金长城31.57%、文广农贷28.99%、信源小贷22.00%、滨江小贷21.66%。
19家小贷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营业收入下率超过20%的有6家,分别为:晶都农贷50.41%、汇丰小贷49.04%、国汇小贷43.51%、棒杰小贷39.44%、龙腾农贷25.19%、泰鑫小贷24.79%。从净利润看,39家小贷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4200.31万元,同比下降 1.59%。
其中,36家盈利,占比92.31%,净利润前三名分别为:宏达小贷1871.62万元、通利农贷1204.85万元、鸿丰小贷1009.59万元。
仅有滨江小贷、日升昌、商汇小贷微亏,合计亏损59.81万元。净利润增长超过20%的有4家,分别是:东方贷款208.94%、宝利小贷70.59%、黔中泉48.80%、宏达小贷39.41%。
此外,39家小贷公司净资产收益率5.17%,同比提升0.81个百分点。
总体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39家小贷公司,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有所改善。
总资产141亿元,环比增长1.58%。其中,商汇小贷、通利农贷、宏达小贷、海博小贷的总资产均超过亿元。总负债27亿元,环比增长2.93%。净资产113亿元,环比增长1.25%。其中,商汇小贷、通利农贷、海博小贷的净资产均超8亿元。资产负债率19.34%,环比提升1.33个百分点。
而2017年新三板小贷数据显示,39家小贷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72亿元,同比下降5.68%;净利润7.22亿元,同比下降6.81%;净资产收益率6.42%,同比下降0.56%;资产负债率19.09%,同比下降0.79%;不良贷款余额9.44亿元,同比增长1.73%;不良贷款率7.70%,同比上升1.17%。总体看,各项主要指标均出现下滑。
小贷行业春天或来临
从新三板小贷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各项经营指标看,出现了好的兆头,但是否就此成为拐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对此,中国P2P网贷指数课题组负责人胡尔义认为,监管层一直在试图改变小贷行业受歧视、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据有关部门统计,深圳就有类金融企业24.4万户,大部分又是民间借贷,全国的民间借贷可能是惊人的数量。
我国民间借贷规模极为庞大、极不透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又引发诸多严重问题,风险巨大。
5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严厉打击以下非法金融活动: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面向在校学生非法发放贷款,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或以提供服务、销售商品为名,实际收取高额利息(费用)变相发放贷款行为。
同时要求,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作为主要成员或实际控制人,开展有组织的民间借贷。该通知明确: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贷款为日常业务活动。
这也意味着,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均需持牌经营。目前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外,由各地金融办批设的小贷公司具备放贷资质。
这对小贷行业是一大利好,或许小贷行业的春天开始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