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至今,全国已经成立了1300多家村镇银行,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仍有部分村镇银行存在着定位不清晰、脱农趋势明显等问题。
村镇银行“深耕三农、服务小微”既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村镇银行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展过程中,村镇银行要坚持这一定位,争取发展成为在当地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的社区银行。
这里所说的“社区”,既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社区,也包括农村居民生产社区;既包括综合商务社区,也包括产业集群社区;既可以是机关企事业社区,也可以是人文医疗社区等等。真正的社区银行,应是从机构设置、网点选址、功能定位、人员配备、业务特点等,都完全突出社区特色的银行。其业务特点应是扎根于社区,为社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村镇银行作为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与社区有着天然的联系。村镇银行以“社区银行”为战略定位是因为其在自身特点、网点布局、经营定位等多个方面,与社区银行有着天然的契合。
特点契合社区银行
村镇银行具有资产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组织层级简单,决策链条短。从金融产品研发、产品投放市场到信息反馈,整个过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经营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国有和股份制银行等大银行进社区的网点,大多数是基于一二级分行或县域支行体系下的分支行网点,机制固定,各种审批流程和程序复杂。
网点布局符合社区银行
村镇银行本身就是依托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而建的,网点分布与城镇和县域农村行政区划设置格局最接近,对社区的居民和企业相较大银行更为熟悉。同时,村镇银行的网点服务半径小,可以近距离接触客户,熟知客户实际需求,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通过服务质量和形象的改善,获得稳定的客户群。
经营定位体现社区银行
村镇银行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在面对个人客户零售业务方面,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业务,其中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一些投资产品、具有自身特色的增值服务等等。与服务社区、走进社区的传统大银行网点相比,村镇银行对于客户服务更加全面化和个性化。
综上,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完全适应村镇银行的特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运营高效性、灵活性的特点,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三农”、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村镇银行应坚持社区银行的战略定位,不断下沉网点和服务,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刘华